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余汉芳,痛风患者行外科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31.[2] 葛均波,郑毅.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李鑫德,苗志敏,刘艳红,等.1713 例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18):62-64.[4] 关宝生,白雪,王艳秋,等.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55-457.[5] 陈可冀.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6] 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第 5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张爱珍.医学营养学第 2 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秦秀玲.痛风病人的饮食研究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9):661-662.[9] 陈世俊.低嘌呤饮食配合中西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分析,2012,28(3):383-384.[10] 刘晓.痛风病人饮食护理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9(8):12,30.[11] 李燕.痛风的饮食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116-118.[12] 王会菊.痛风患者 50 例生活方式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5-66.[13] 俞淑颖,汤素华.痛风患者家庭饮食治疗的随访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54-55.[14] 杨鹏远,郭中华.痛风性关节炎辩证施膳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91-92.[15] 王丽颖.中药痛风膏治疗痛风病疗效及中医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163-165.[16] 蔡智瑛,郭冰.金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200-1201.[17] 张梅枝.涌泉穴足底按摩痛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09(6):57-58.[18] 蔡意,张立秀.居家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J].科技资讯,2015,13(8):250.[19] 肖丽萍,肖路,曾伟刚,等.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中医护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8,39(5):98-102.[20] 高楠,邹彦芬,王莉,等.3H 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115- 118.[21] 杨龙娜,杜雪飞,黄琪,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20(3):78-80.[22] 宋美艳,许素清.系统性心理护理对痛风所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影响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4(9):224-225.[23] 刘霜梅,苏海丹,黄春燕.老年痛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3):1632- 1633.[24] 宴启明,李建.认知治疗改善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2,27(8);1134-1136.[25] 冯坡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15,10(35):215-217.[26] 孙李萍,张琼予,王春霞,等.中西医结合干预痛风患者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9);63-64.[27] 崔海善.饮食护理配合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23,169.[28] 韦爱群,韦秀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113-114.[29] 顾芳.痛风患者饮食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97-1598.[30] 宋晓兰.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痛风患者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2010,50(8):79-81.[31] 韦孟怀,梁玉议,韦莲丝.电话干预对痛风患者院外自我护理的影响[J].蛇志,2014,26(3):319-320.[32] 邱春媚,李小兰,冯小京,等.微信公众平台在痛风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