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施晓秋,赵燕,李校堃.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0-15. [2] 叶民,钱辉.新业态之新与新工科之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5-9. [3] 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57. [4] 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5] 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65. [6] 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7]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1-6. [8] 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9] 陆国栋.“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5):38-41. [10] 佚名.“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11] 陈慧,陈敏.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9-23,47. [12] 张大良.因时而动 返本开新 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13]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14] 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20-27,2. [15]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38(2):26-35. [16] 佚名.“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01):10-1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阳小琼.ILASIII 系统处理超期罚款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13,15(10):3.
[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5(08):3.
[2]李燮慧.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大众科技,2013,15(12):230.
[3]田金萍.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制度的法制保障[J].大众科技,2014,16(01):136.
[4]沈占云.高校图书馆主页建设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众科技,2014,16(01):156.
[5]何贞昱.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J].大众科技,,():181.
[6]何贞昱.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J].大众科技,2014,16(03):181.
[7]李燮慧.图书馆全开放管理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大众科技,2014,16(04):139.
[8]黎雪梅.中职图书馆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柳州市交通学校图书馆为例[J].大众科技,2014,16(07):178.
The pract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school library research—— in Liuzhou city traffic to the school library as an example[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6(08):178.
[9]杨章玲.探索中职学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新内涵[J].大众科技,2014,16(08):221.
To explore the new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solicitud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school library[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6(08):221.
[10]卢艳兰 刘静春.当前图书馆数字参考服务的瓶颈与革新措施[J].大众科技,2014,16(11):223.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innovation measures of present digital referencelibrary service[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6(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