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何毓蓉.我国南方山区土壤退化及其防治[J].山地研究, 1996,14(2):110-116. [2] 骆永明,滕应.我国土壤污染退化状况及防治对策[J].土 壤,1996,38(5): 505-508. [3] 谢汉祥.论广东省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A].广东水土保持 研究[M].广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 钟继洪.粤东山区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J].水土保持通报,1992,12(5):34-37. [5] 曾昭旋.从暴流地貌看崩岗发育及其整治[J].福建水土保 持,1992(2):18-23. [6] 崔光琦,黄国锋,张永波,等.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 题和对策[J].生态环境,2003,12(3):313-316. [7] 姜维,杨丽梅.广西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 持,2012,3:39-41. [8] 中国地质科学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市平乐县石漠化综 合治理和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中国地质科学岩 溶地质研究所,桂林,2004. [9] 覃宇杨,杨清.聚焦石漠化[N].广西日报,2000-10-06(2). [10] 马荣华,胡孟春,毛瑞谦,等.基于 RS 与 GIS 的海南西部土
地沙化/土地退化动态趋势研究[J].生态科学,2000,19(2): 19-23. [11] 云南省水利水电厅.云南竺水工流失及防治公告[N].云南 日报,2000,02.17. [12] 云南省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岩溶地区石 漠化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Z].2000. [13] 孙波,张桃林,赵其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 综合评价[J].土壤,1995,27(3):119-128. [14] 赵 其 国 . 我 国 红 壤 的 退 化 问 题 [J]. 土 壤 ,1995,27(6): 281-285. [15] 龚子同,韦启播,黄锁,等.关于水稻土的次生潜育化问题[J]. 土壤学报,1981,(2):122-135. [16] 刘杰;张杨珠.红壤地区土壤退化及恢复重建研究(Ⅰ)红 壤的退化[J].湖南农业科学,2005,(4):44-51. [17] 南方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专题组编著.中国红 壤退化机制与防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 [18] 史德明.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J].水 土保持学报,1991,5(3):18. [19] 中科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 山区水土流失与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20] 曾昭璇,黄少敏.红层地貌与花岗岩地貌[M].中国自然地 理(地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1] 史德明.红壤地区土壤侵蚀及防治[M].中国红壤.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3. [22] 陈义群,董元华,陈德强.人为引起土壤退化的驱动力分析 [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14-118. [23] 李金成,蔺中,林和明.华南地区土地退化现状与防治措施 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2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