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崇洲,王克勤.两种药用蜈蚣的简介[J].动物学杂志,1995,
30(4):51-54.
[2]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3,501-502.
[3] 鞠芳.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P].中国:2011,CN 102160535 A.
[4] 梁洁,黄华. 药用蜈蚣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近况[J].
广西中医药,2005,28(4):6-7.
[5] 韩双红.蜈蚣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2,14(5):13-15.
[6] 宋志顺.中国蜈蚣目的分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1-50.
[7] 迟程,罗天诰.墨江蜈蚣养殖生物学的研究[J].中药材,1991,
14(10):13-15.
[8] 黎跃成.中国药用动物原色图鉴(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9] 王贤纯.蜈蚣的药用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2,37(3):
88-91.
[10] 吴刚,冉永禄,迟程,等.少棘巨蜈蚣的化学组成[J].动物学
研究,1991,12(3):319-322.
[11] 迟程,罗天诰,孙少荣,等.墨江蜈蚣和少棘蜈蚣游离氨基
酸和微量元素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2):104.
[12] 方红,邓芬,王克勤.多棘蜈蚣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
杂志,1997,32(4):202-204.
[13] 吴刚, 冉永禄, 凌沛深等. 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毒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报,1992,8(2):144-149.
[14] 陶勇.蜈蚣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21(2):
94-95.
[15] 卢国栋.药用蜈蚣的生态习性与临床应用[J].四川动物,2006,
5(1):123-125.
[16] 周世朗.蜈蚣的生态习性和养殖与加工技术[J].四川畜禽,
1997,(91):70.
[17] 杨成俊. 农家致富药用动物养殖60 法[M].北京:中国农
业科技出版社:1997,179-186.
[18] 刘亚珠.少棘蜈蚣的规范化养殖[J]. 基层中药杂志, 2002,
16(6):46-47.
[19] 迟程,罗天诰,冉永禄.云南墨江药用蜈蚣分布及活动规律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7):401-447.
[20] 梅松涛.蜈蚣高效生态养殖技术[P].中国:2011,CN 102106321 A.
[21] 肖红波,张恒波.蜈蚣的人工饲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
(11):40.
[22] 孙卫东,刘家国.经济动物疾病诊疗与处方手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83-285.
[23] 李玉红.蜈蚣的人工养殖[J].新农村,2005,(7):18.
[24] 韩庆.蜈蚣的人工养殖[J].农村养殖技术,1998,(4):18.
[25] 任文华,张双全,等.少棘蜈蚣毒腺RACE cDNA 文库的
构建及β-actin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动物学杂志,
2005,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