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玲元 赵 超 周美慧.大学生数字化贫困的多维度识别模型构建[J].大众科技,2024,26(4):175-180.
 [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24,26(4):175-180.
点击复制

大学生数字化贫困的多维度识别模型构建()
分享到:

《大众科技》[ISSN:1008-1151/CN:45-1235/N]

卷:
26
期数:
2024年第4期
页码:
175-180
栏目:
科技人力资源
出版日期:
2024-07-2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周玲元 赵 超 周美慧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关键词:
大学生数字化贫困多维度分析
分类号:
G25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构建了影响大学生数字化贫困因素的多维度识别模型,界定了高校大学生存在的6种数字化贫困类型:数字化富裕者、数字化创新贫困者、数字化认知贫困者、数字化服务贫困者、数字化信息需求贫困者和数字化素养贫困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论证其存在的数字化贫困现象。在研究大学生结构性数字化贫困的前提下,将校园服务平台、数字化需求、数字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素养和数字化效率作为影响数字化贫困的5个强影响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上述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贫困大学生的交叉影响因素,指出大学生数字化贫困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大学生数字化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3-22)[2024-03-25]. https://www.cnnic.net.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2] 黄桂晶,程莉莉,施建国. 新课标视野下教育技术装备创新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4(3):85-89,105. [3] 闫慧. 数字鸿沟研究的未来:境外数字不平等研究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4):87-93. [4] MECINAS MONTIEL J M. The digital divide in Mexico:a mirror of poverty[J]. Mexican Law Review,2016,9(1):93-102. [5] 谈大军,梁丽君. 国外数字不平等理论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2009(13):30-34. [6] 于良芝.“个人信息世界”:一个信息不平等概念的发现及阐释[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1):4-12. [7] 闫慧,刘济群. 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的ICT接受行为研究:中国六省市田野调查报告[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3):74-90. [8] 闫慧,闫希敏. 农民数字化贫困自我归因分析及启示:来自皖甘津的田野调查[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68-81. [9] 李锦. 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J]. 现代情报,2006(3):36-3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 鑫 宋 宁.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研究[J].大众科技,2013,15(11):137.
[2]黄 刚.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13,15(11):192.
[3]黄景彬 梁 健 赵晓芳 韦思尊 杨柳山 张 赋 范 悦.大学生创造思维技巧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3,15(12):153.
[4]庞宇舟 唐振宇 张艳娟.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践探索和 理论思考[J].大众科技,2013,15(12):210.
[5]黄景彬 梁 健 赵晓芳 韦思尊 杨柳山 张 赋 范 悦.中医药大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J].大众科技,2014,16(01):112.
[6]高原璐 何润霞 梁 婧.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4,16(01):128.
[7]尹作栋 孙 皓 刘 旭 刘炳山 李 辉.浅谈指导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策略[J].大众科技,2014,16(06):211.
[8]覃杏珍.浅论化学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4,16(06):215.
[9]王怡青.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浅析[J].大众科技,2014,16(08):159.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6(4):159.
[10]叶俐丹.南宁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大众科技,2014,16(08):186.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use and attitude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Nanning——Tak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6(4):18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4-0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硕士研究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研究”(22YB102)。 【第一作者】周玲元(1982-),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