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 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点与主要经验[J].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6): 17-26.
[2] 郑贤. 基于STEAM的小学《3D打印》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8): 82-86.
[3] 马云霞. STEAM教育理念下师范院校机器人教学实践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7.
[4] 杨现民,李冀红.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23-34.
[5] 高云峰,师保国. 跨学科创新视角下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4): 47-53,135.
[6] 王佑镁,王晓静,包雪. 创客教育连续统:激活众创时代的创新基因[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 38-46.
[7] Mckinnon M. Influencing science teach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14,4(2): 172-194.
[8] 郝琦蕾,丁听. 中美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J]. 教学与管,2008(15): 159-160.
[9] Miller R G, CurwenM S, White-Smith K A, et al. Cultivating primary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through sustaine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15, 43(4): 317-326.
[10] 庄严.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活动设计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6.
[11] 杨文源,刘欣颜,刘恩山. 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出台背景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导向[J]. 当代教育科学,2015(21): 39-42.
[12] 李霞,张荻,胡卫平. 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5): 99-104.
[13] 高翔,叶彩红. 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的设计与实践运用模式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6): 69-74.
[14] 宋爱君. 小学科学实验课“五段式”教学流程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7): 63-64.
[15] 王云真. 小学科学四教法[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7,38(S1): 207-208.
[16] 鲍峰. “理趣法三元相生”: 小学科学亲子实验拓展课程构建[J]. 教育视界,2018(21): 61-63.
[17] 孟令红,松浦拓也,角屋重树. 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中日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9): 30-35.
[18] 夏小俊,董宇,柏毅. 美国STEM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借鉴意义[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S1): 169-171.
[19] 白雪双. 基于STEM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