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曰庆.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陈庆海. 肛裂切除联合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6): 52-53.
[3] 张东铭. 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4] 卢敏圆,方宗武,翁美容. 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 128-131.
[5] 马云华. 肛裂切除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 127,132.
[6] 李仲云.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1): 4299-4300.
[7] 顾晓红. 原位创口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 113-114.
[8] 毛建波,郑伯安,黄银伟. 复方角菜酸酯栓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师,2015,18(12): 2100-2101,2104.
[9] 李得忠,刘学忠. 复方角菜酸酯栓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医药沿,2016,6(27): 58-59.
[10] 史振玉,王永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肛裂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 126-127.
[11] 管敏,辛学知. 肛裂切除术联合术后化学性内括约肌切开疗效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 10-11.
[12] 刘齐国. 中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6): 70-71.
[13] 陈域,刘靖圆,石秦川,等. 莱菔子汤治疗肛门病术后肠胀气36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9): 50.
[14] 代孟孟,张茜,能纪娟,等. 基于谱效关系探讨莱菔子促进肠运动活性成分[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6): 806-815.
[15] 刘钰,陈旭,刘金华. 利尿通淋方防治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 172,176.
[16] 李志鹏,李霞,苏云,等. 车前子黄芪颗粒剂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2): 38-39.
[17] 邓天勇. 麻子仁汤加味治疗肛裂及痔瘘术后便秘的分析[J]. 人人健康,2020(12): 108.
[18] 赵丽,吴彦江,张一,等. 三仁汤加减治疗肛裂术后便秘湿热下注型30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2): 130-131.
[19] 陈斌,王旭东. 肠燥灵对肛裂手术后肛门直肠压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5): 54.
[20] 张绍勇. 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病术后临床疗效分析[J]. 四川中医,2005(1): 71.
[21] 汪明. 中药熏洗对肛裂术后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21,43(10): 33-35.
[22] 刘建勇,汪俊科. 改良纵切横缝术后慢性肛裂患者血清CRP IL-6和TNF-α水平[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9): 1081-1083,1087.
[23] 吴东军. 肛裂切除松解术对肛裂术后患者疼痛及IL-6、TNF-α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8): 67-69.
[24] 乔鲁冀,张春霞,高宏建. 肛裂Y-V成形术联合莫匹罗星治疗慢性肛裂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 85-87.
[25] 白景舒,白鹤,徐伟. 复方荆芥熏洗剂对肛裂术后创面生长因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9): 70-73.
[26] 陆文强. 清热燥湿方熏洗对陈旧性肛裂术后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1): 64-67.
[27] 林昆明. 中药熏洗在陈旧性肛裂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7): 148-150.
[28] 杨晓彦,苏玉环. 手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Ⅲ度肛裂的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 135-136.
[29] 赖蕾,苗大兴. 五倍子汤治疗Ⅱ期肛裂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39(5): 68-70.
[30] 葛广德. 自拟除热愈裂汤外用熏洗联合西医治疗单纯肛裂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4): 3856-3858.
[31] 龚华成,彭迎迎,龚嘉慰,等. 中药外敷结合熏洗坐浴对Ⅱ期肛裂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1,27(12): 43-45.
[32] 陈尔东,叶志君,黄丽娟. 促愈膏对肛裂术后创面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8): 178-180.
[33] 刘晓梅,韶建生,戴广盆. 养阴生肌散加蛋黄油对促进肛裂术后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3): 6-7.
[34] 徐汉轮. 马应龙痔疮膏用于肛肠疾病术后的疗效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4): 53.
[35] 李梅琴. 锡类散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慢性肛裂切扩术后近远期疗效及对疼痛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3): 200-202.
[36] 王东栩. 紫草四黄膏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 35-37.
[37] 杨正安,曾进,范丽颖. 消肿止痛膏对肛裂术后疼痛及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4): 488-491.
[38] 赵诚,单苏圆,王未娟.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紫草油促进肛裂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6): 1137-1140.
[39] 冷羽,谢薇,张芳,等. 收敛生肌散在肛裂术后创面治疗和防治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6): 1222-1225.
[40] 龙庆,李俊,闻永,等. 康复新液联合紫草油纱条在肛裂术后换药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 703-705,709.
[41] 王丽娟,王秀华,徐贞珍. 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痔疮穴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4): 644-646.
[42] 曾惠林. 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D]. 南充: 川北医学院,2019.
[43] 黄堃灵,罗敏.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盒灸治疗肛肠术后疼痛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10): 1968-1971.
[44] 邓辉,杨敏,曾娟妮. 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9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3): 62-63.
[45] 王姗姗,徐月,张博. 穴位埋线治疗肛裂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8): 1432-1434.
[46] 李明,王建民,唐昆,等. 艾灸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0): 964-965.
[47] 张立修.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联合小针刀术治疗肛裂效果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7): 1098-1099.
[48] 林尊友,方宗武. 自制黄连油联合中药熏洗对肛裂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20,32(5): 114-115.
[49] 金吉华,张强,罗正高,等. 中医综合治疗干预应用于Ⅲ期肛裂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2): 233-237,246.
[50] 张惠,缪剑辉. 中药坐浴配合经穴推拿在肛裂术后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5): 688-691.
[51] 李梅琴. 锡类散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慢性肛裂切扩术后近远期疗效及对疼痛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3): 200-20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黎金焕 何 晖 张亚忠 黎旭军 张奇侠.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J].大众科技,2021,23(10):64.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Clavicular Hook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Clavicular Fracture[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21,23(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