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陆超忠,肖邦森,孙光明,等. 澳洲坚果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郑树芳,覃杰风,何铣扬,等. 10个澳洲坚果品种在广西西南地区的生长结果表现[J]. 中国热带农业,2011,1(38): 53-55.
[3] 王文林,陆超忠,曾辉,等. 我国澳洲坚果的研究及发展[J]. 中国热带农业,2008,3: 24-25.
[4] 康专苗,何凤平,耿建建,等. 贵州适种澳洲坚果品质性状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20,38(4): 117-123.
[5] 田国强,王莉,澳大利亚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热带农业,2010(6),37: 31-34.
[6] 刘升球,贺申魁,肖远辉,等. “桂柚1号”沙田柚落花落果规律的观察[J]. 中国南方果树,2015,44(1): 29-33.
[7] 高俊燕,周东果,岳建强,等. 德宏柠檬生理落花落果的变化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 328-331.
[8] 区善汉,梅正敏,麦适秋,等. 红肉脐橙落花落果规律的观察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9): 1209-1211.
[9] 刘惠珍,光志琼. 核桃落花落果规律观察及保花保果措施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8(2): 24-27.
[10] Stephenson R A, Macadamia T T, Schaffer B,et al Handbook of Environm ental Physilogy of Fruit Crops, Volume II: Subtropical and Tropcal Crops[M]. Boca Raton CRC Press, 1994.
[11] James 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Macadamia trees[J]. California Society Yearbook, 1976, 11: 22-87.
[12] 郑树芳,赵大宣,蓝庆江,等. 澳洲坚果果实发育特性和落果调查[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2): 20-22.
[13] 许惠珊,李仍然,赵俊林,等. 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及落果的探讨[J]. 热带作物学报,1995,16(2): 78-83.
[14] 陆超忠. 环境、营养和水分对澳洲坚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云南热作科技,1997(4): 46.
[15] 林玉虹,陈显国,周少霞,等. 澳洲坚果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2009,3: 39-42.
[16] 陈显国,崔明勇,蔡元保,等. 关于澳洲坚果主要推广品种的建议[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 83-87.
[17] 林玉虹,陈显国,曾黎明,等. 澳洲坚果落果规律比较分析[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20,33(5): 17-21.
[18] 曾辉. 澳洲坚果落果规律及早期生理落果的机理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2016.
[19] 张翔,李星星,黄雪松. 澳洲坚果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45(5): 145-150.
[20] 陈杰忠. 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1] Taylor J E, Whitelaw C A, Signal in abscission[J]. New Phytologist, 2001, 151(2): 323-340
[22] 贾晓梅. 冬枣落果的生理机理及环剥宽度对冬枣果实发育、品质的影响[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2004.
[23] 朱轶群,王红霞,刘凯. 麻核桃落果规律及影响因素[J]. 北方园艺,2020(9): 46-54.
[24] 刘建福,陈李林,汤青林,等. 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花期生长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6): 73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