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姚枝仲. 2020—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 谭力文,赵鸿洲,刘林青.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6-63.
[3] Kaplinsky R, Morris M. A hand 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J]. IDS Bulletin, 2001, 32(3): 1-8.
[4] 杨翠红,田开兰,高翔,等. 全球价值链研究综述及前景展望[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40(8): 1961-1976.
[5]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1): 37-70.
[6] 曾咏梅. 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2011(3): 453-457.
[7] 张耀辉. 产业创新: 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模式[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 14-17.
[8] 潘悦. 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2(6): 27-36.
[9] Koopman R, Powers W, Wang Z,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J]. NBER Working Paper,2010, 9: 16426.
[10] 黄光灿,王珏,马莉莉.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J]. 广东社会科学,2019(1): 54-64.
[11] 吴顺焰. 马来西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测度与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7(29): 60-61.
[12] Daudin G, Christine R, Danielle S. Who produces for whom in the world economy[J]. OFCE Working Paper, 2009, 44(4): 1403-1437.
[13]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评估——基于Koopman分工地位指数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7(8):89-100.
[14] 尹彦罡,李晓华.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5(11): 18-26.
[15] 杨仁发,刘勤玮. 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J]. 世界经济研究,2019(4): 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