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昆. 应重视骨转移癌痛的治疗[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2): 705.
[2] 陈怀罡,李峻岭. 骨转移瘤治疗进展[J]. 癌症进展,2011(3): 259-261.
[3] 陈凤,崔亚利. 骨转移瘤影像学检查研究概述[J]. 医学综述,2019(1): 134-138,143.
[4] 孙静. 恶性肿瘤骨转移作用机制的探索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2019.
[5] 沈宇辉. 规范癌症骨转移的外科治疗[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9(5): 417-420.
[6] 裴培生,杨秀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瘤骨痛[J]. 中国中医急症,2004(3): 187.
[7] 郭文慧,潘云,李艳. 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在靶向治疗中的作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 299-301.
[8] 吴幸冬. 黄芪、莪术配伍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及黏附作用影响探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0.
[9] 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 骨转移瘤的溶骨与成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6(2): 135-140.
[10] 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 骨转移瘤发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与细胞分子靶向治疗[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2): 169-174.
[11] 谭金龙. 脊椎溶骨性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核素骨显像对比分析[D]. 青岛: 青岛大学,2017.
[12] 邱艳芳,赵艳萍.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J]. 海南医学,2015,26(4): 543-546.
[13] 蔡梦梦. 基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的补肾通络法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4] 赵传琳,任秦有,郑瑾,等. 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1(4): 740-744.
[15] 姜洋.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10): 1357-1359.
[16] 潘琦虹,刘端勇,张国杰. 《黄帝内经》诠释肿瘤的相关要点分析[J]. 中医研究,2012(1): 1-5.
[17] 杨雅珊.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度疼痛的临床疗效[D]. 泸州: 西南医科大学,2017.
[18] 方坚. 骨肿瘤中医古籍载述浅析[J]. 中医正骨,2004(3): 54-56.
[19] 马烈光,马方励,胡明华,等. 中医五脏衰老时象的认识与文献源流[J]. 环球中医药,2015(7): 819-822.
[20] 杨鹭,张程程,王中奇. 肿瘤骨转移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中医文献杂志,2019(3): 58-60.
[21] 陈健琳.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5): 136-139.
[22] 马金雨,王祥麒. 王祥麒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撷英[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 59-61.
[23] 王云丹. 黄立中教授医用温阳散寒法治疗骨转移瘤2例体会[J]. 中医药导报,2010,16(5): 22-24.
[24] 侯天将,由凤鸣,严然,等. 浅谈中医肿瘤的共性病机及治法[J]. 四川中医,2016(7): 46-48.
[25] 崔冰慧,郑旭锐. 叶天士“久病入络”学术思想及络治法探析[J]. 中医学报,2020,35(1): 59-62.
[26] 任奇. 中医药治疗癌痛初探[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 114-115.
[27] 王紫逸,张琪. 朱丹溪论“痰”[J]. 浙江中医杂志,2014(12): 861-862.
[28] 毛昀,陈峥,褚雪镭,等.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骨转移临证经验[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9): 1101-1105.
[29] 芦殿荣,芦殿香,冯利.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应用概述[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 251-253.
[30] 邓天好.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经验[J]. 广西中医药,2016,39(2): 57-59.
[31] 周进,卢俊,石莉等. 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共识解读[J]. 中国医刊,2015,50(9): 18-22.
[32] 王双生,王彦晖,苏京平,等. 中西医综合梯级止痛疗法治疗癌痛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 198-202.
[33] 崔宇韬,李容杭,刘贺,等. 双膦酸盐药物复合支架在骨缺损局部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10): 1617-1625.
[34] 黄诚,王诗尧,翁习生.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 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 39-42.
[35] 罗琴琴,徐振晔,薛莎. 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支气管肺癌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37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8,59(21): 1853-1857.
[36] 郭信伟,刘阳晨. 骨转移癌及其骨痛的综合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5): 2907-2911.
[37] 王骁,陈丽,刘广杰,等. 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 1571-1575.
[38] 蒋宁一.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研究进展[J]. 同位素,2001(2): 107-114.
[39] 冯芳,闻荻江. 内介入放射治疗肿瘤材料的研究概况[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1): 7-14.
[40] 王卓敏,李迎春,任丽,等. (89)Sr核素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或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癌[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4(4): 643-647.
[41] 刘勇,夏波,李新福. 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脊柱转移瘤: 脊柱稳定性与疼痛的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6): 2484-2488.
[42] 刘臻,潘诗农.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16(7): 434-438.
[43] 黄立中,蒋益兰,曾松林,等. 阳和汤加味治疗骨转移癌疼痛63例[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 20-21.
[44] 黄东彬,管静. 附子汤结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 90-91.
[45] 宋彩红,房莹莹,贾英丽,等. 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13,33(3): 263-264.
[46] 苏新平,邓天好,谭达全. 中医内外兼治气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56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6,22(1): 33-35.
[47] 罗海恩,汤英,李小东,等. 止痛健骨方治疗骨转移癌疼痛[J]. 中医学报,2020,35(2): 384-387.
[48] 郑慧玲,张永臣. 《理瀹骈文》外治思想探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5): 78-80.
[49] 李媛,吴凡,程珂,等. 针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机制[J]. 针刺研究,2018,43(8): 467-475.
[50] 吴盛,宋益青,张建军,等. 补肾祛瘀针刺疗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肺癌骨转移重度癌痛对5-HT、PGE2和ET-1水平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1): 5-9.
[51] 芦殿荣,何生奇,冯利,等. 针刺补肾祛瘀法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 116-120.
[52] 赖桂花,袁晶,闫钰婷,等. 骨转移癌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9): 1166-1170.
[53] 张双双. 丁香骨痛方外敷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研究及对ET-1的影响[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4] 李菁,雷华娟,刘秀芝,等. 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9,25(13): 50-52,65.
[55] 缑娇,陈捷,谢燕华,等. 穴位埋线联合止痛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7): 115-117.
[56] 陈健琳,宋红伟,黑子明,等. 吗啡穴位注射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7): 771-773.
[57] 黄和涛,温忠霖.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一则[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4): 5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红丹,唐莉贞,黄 淼,等.护理专案在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20,22(05):92.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ject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Abdominal Dis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Cancer[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20,22(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