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蒋林,李茂,黎明,等. 外感风痧片体内抑菌、抗病毒作用的试验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0,5(1): 72-74.
[2] 蒋林,李茂,黎明,等. 外感风痧片对风热感冒的药效学研究[J]. 中国药师,2010,13(1): 57-59.
[3] 覃学谦,刘源焕,陈洪涛. 正交试验优选无糖外感风痧颗粒一步制粒工艺[J]. 广西中医药,2015,38(5): 78-80.
[4] 刘源焕,吴玉强,蒋林,等. 正交试验优选无糖外感风痧颗粒的成型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 11-13.
[5] 罗宇东,陆施衡,谭安蔷,等. 无糖型外感风痧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5): 125-129.
[6] 王仕平,刘惠民,谢勇,等. 苍耳草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 220-222.
[7] 刘婷,王仕平. 苍耳草的薄层鉴别研究[J]. 知识窗,2014(18): 76-77.
[8] 阳文武,肖琦. 鼻舒适片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药业,2014,23(1): 19-20.
[9] 欧明洪,陈向东,王育,等. 龙胆苍耳合剂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鉴别[J]. 中国药业,2011,20(4): 50-51.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出版社,2015.
[11] 廖秀清,李赐灏. 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5): 209-210.
[12] 招荣鑑,孙亦群,彭彤. 祛风通络散中大黄与两面针的薄层色谱鉴别及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 1258-1259.
[13] 刘丽君,郑林,王永林,等. 宫炎平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2,37(6): 605-607.
[14] 陈方剑,宋洪杰,高鸿彬,等.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感冒安颗粒中总酚酸的含量[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4): 285-287.
[15] 黄必奎. 山芝麻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 129-131.
[16] 温金莲,陈晓丽,莫瑞意,等. 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5): 468-470.
[17] 张囡,杜丽丽,王冬,等. 中药酚酸类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06,8(2): 25-28.
[18] 魏映柔,王国才,张晓琦,等. 山芝麻化学成分[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 1193-1197.
[19] 文东旭,冯枫. 山芝麻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J]. 广西医学,2003,25(12): 2434-2435.
[20] 王贤儿,钟希文,曾聪彦,等. 蛇黄散质量标准[J]. 中成药,2014,36(9): 1867-1872.
[21] 汤佩莲,洪慧,萧力均. 喉乐冲剂的研制[J]. 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14(4): 287-288.
[22] 唐尧,赵郁. 复方氨基酸补铁液中氨基酸的薄层鉴别[J].华西药学杂志,1997,12(4): 257-258.
[23] 皮达,谭舒舒,罗小泉,等. 陈皮、枳壳和化橘红中黄酮苷类成分的薄层鉴别[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9): 2184-2187.
[24] 王茂媛,戴好富,王祝年. 牛角瓜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 2039-2042.
[25] 高玉桥,苏丹,梅全喜. 山芝麻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09,18(16): 88-9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洪晓华 莫春梅 王同彪 荣 震.壮药补肺消积饮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薄层色谱鉴别[J].大众科技,2022,24(01):48.
[2]李丽莉 吴昊旻 钟 妍 林雀跃.统计分析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23,25(8):199.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Quality Control of Ethnic Medicine[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23,25(5):199.
[3]童冰妮 麦志雄 罗 轶 戴柏桉 卢凌芳 易燕群 吴桂凡.健脾益肾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改进研究[J].大众科技,2024,26(6):72.
[J].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2024,2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