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亮,李清海,蒙爱红,等. 有机工质余热发电技术的
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能源技术,2020,31(1): 9-14.
[2] 邱留良,任洪波,班银银,等. 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 利用技术研究综述[J]. 应用能源技术,2015(10): 6-10.
[3] 叶依林. 基于太阳能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发电系统的
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2011.
[4] 张思朝,马国远,许树学. 有机朗肯循环低品位能回收
技术[J]. 应用能源技术,2012(5): 17-20.
[5] 韩中合,叶依林,刘贇. 不同工质对太阳能有机朗肯循
环系统性能的影响[J]. 动力工程学报,2012,32(3):
229-234.
[6] 王江峰. 基于有机工质的中低温热源利用方法及其热力
系统集成研究[D].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和动力工程
学院,2010.
[7] 王辉涛,王华. 海洋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选择[J].
海洋工程,2009,27(2): 119-123.
[8] Heberle F, Preiinger M, Brüggemann D. Zeotropic mixtures
as working fluids in organic Rankine cycles for
low-enthalpy geothermal resources[J]. Renewable Energy,
2012, 37(1): 364-370.
[9] 郭丛,杜小泽,杨立军,等. 地热源非共沸工质有机朗
肯循环发电性能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2):
5701-5708.
[10] 朱桥. 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在羊易地热电站的应用[J]. 地 热能,2017(3): 9-12.
[11] 郑浩,汤珂,金滔 ,等. 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研究进展[J].
能源工程,2008(4): 5-11.
[12] 杨富斌,董小瑞,王震,等.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车用
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性能分析[J]. 车用发动机,
2015(1):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