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岚,李晓辉.“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7):212-213.[2] 陈晓.便携式电子脉搏计的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7):3349-3352.[3] 易鹏,魏雄.基于单片机及红外传感的电子脉搏计设计[J].湖南农机,2013,40(3):103-104,106.[4] 杜晓兰,张永军,陈林,等.基于光电传感器的多段脉搏波传播速度检测系统的研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26):5167-5169.[5] 秦玉伟.一种光电式脉搏信号检测装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8):28-33.[6] 李珍,刘琳琳.基于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脉搏信号获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1):19-20,57.[7] 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 丁海曙,王峰,苏畅,等.近红外光子在生物组织中迁移的仿真及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9):5-8.[9] 麻芙阳.体脉搏检测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20-30.[10] 陈亚环,王艳荣.人体脉搏监测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1):179-181.[11] 吴长生,王毅,任国喜,等.光电式数字脉搏计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3(2):76-79.[12] 孙悦,帅俊卿,李巧燕,等.脉搏波光电传感器[J].物理实验,2006(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