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 红.副溶血性弧菌传播流行及分子检测技术概述[J].大众科技,2018,20(04):46-48,53.
点击复制
副溶血性弧菌传播流行及分子检测技术概述()
《大众科技》[ISSN:1008-1151/CN:45-1235/N]
- 卷:
-
20
- 期数:
-
2018年04期
- 页码:
-
46-48,53
- 栏目:
-
医药与卫生
- 出版日期:
-
2018-04-2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王 红
-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一些条件下还会引起伤口感染和败血症。该菌发现将近70 年,其感染传播的主要血清型和基因型发生不断的变化。作为引起食源性腹泻最多的病原菌,为了保证能够准确的对其进行甄别和监测,许多新的分子诊断,鉴别检测技术被不断开发。文章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现简史,引起的主要疾病、流行感染状况和主要菌型以及分子检测常用技术进行综述。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18-02-12【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270);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7065);广西卫计委自筹课题(Z2016447)。【作者简介】王红(197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研究生,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5-22